創刊者的話
當台灣各地老街文史價值逐漸淡去,連鎖商店與各地名產紛紛插旗,我讚嘆商業化的經營,也感嘆文史的流逝。當台灣各地吃得到鴨肉羹,還可以選擇要加飯、加麵還是加米粉,我樂見祖父發明的料理成了變化多端的國民美食,卻也更想保留那最純粹單一的孤味。
這個最純粹單一的孤味,早已與我融為一體。我出生前父母早已開始經營鴨肉羹攤位,我與我的子女玩伴家家酒的情境之一,都是賣鴨肉羹;我的父母開店經營的每一天,我與我的祖父一天之中有一餐,就是鴨肉羹;我與我妹妹在外地念書時,用餐時刻最想念的,也是鴨肉羹。
我三十歲前就學、畢業、就業、結婚、生子、育兒,鴨肉羹在我的生活中就是這麼的平常。直到我三十二歲的某一天,父母提及他們已經年邁,哪天體力應付不來,這間店就收掉吧!頓時,我驚覺我將失去我珍惜一輩子的味道,那個我三十二年來習以為常的味道。
於是,三十二歲開始,我投入三柳鴨肉羹的經營。投入之後發現,這最純粹單一的味道,背後有著數不勝數的故事。料理的傳承容易,但少了它背後的精神價值便走味了。於是,我想創立一份刊物,訴說這份料理背後的故事。
三柳鴨肉羹是我的家族事業,這份電子報不僅僅記錄這間走過一甲子的小吃店,也收藏家族裡的價值傳承與情感流轉。我希望每一個三柳鴨肉羹的顧客除了享用我們的料理,能藉由電子報鑑賞一碗羹裡面的歷史與堅持。
黃琳恩 2022/10/05
【第1期】阿和師
民國五十五年,總鋪師世家出身的黃金和先生於新港奉天宮廟口開始販售生炒鴨肉羹。這樣的時代背景與地緣關係,鴨肉羹的創始與興迭也是與「五十年代廟口」與「總鋪師」兩個元素交織的故事。
【第2期】黃乾三先生
黃乾三先生是新港鴨肉羹第二代經營者。民國七零年代,財經知識並不普及,電視節目只有老三台,老字號的商業雜誌也才剛創辦,一般人鮮少接觸財經產業趨勢報導。但黃乾三先生對於他個人的職業選擇卻有獨到的見解。